《孤獨六講》- 蔣勳

 

    高中時代的好友推薦的一本書,我以前沒有讀過蔣勳,只覺得他講話的聲音很好聽,給人很斯文優雅的印象。

    「孤獨沒有什麼不好,使孤獨變的不好,是因為你害怕孤獨。」「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,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,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。」兩段文字皆出自六個篇 章的第一篇「情慾孤獨」,但我覺得這本精彩之處在於後面的語言、革命、思維、倫理、暴力等五種孤獨情感,情慾的孤獨是自我最直接能感受到的,然而其他五種 孤獨雖不同於情慾來的直接,卻是使我們感到孤獨重要根源。我想但我的年紀還很輕,還太不懂得把事情想的很長很遠,但我相信在不同階段和年齡的自己再回過頭 來看這本書時,都將有不同於現在對於「孤獨」的感受和理解吧...(我承認自己沒有把這本看的很懂)

 

 

 

 

《大江大海1949》- 龍應台

 

    看過龍應台的《目送》之後就一直很喜歡龍應台寫散文時不慍不火的文筆,與其說喜歡看龍應台的書,倒不如說是喜歡寫散文時的龍應台。看龍應台的散文讓我學到 要如何去形容那種直抵內心的痛苦,而不單純只是堆砌許多艱深的詞彙來穿鑿附會。在她的文章裡,往往不會把真正的悲傷赤裸裸的擺在世人面前,或是用很露骨的 字眼過分描寫,她的用詞少一分會太貧弱,多一分則顯得濫觴,不帶太多矯情,只是平實的紀錄那些人、事跟物。但在那看似冷冷的字眼背後,卻能充分讓人感受到 這些故事的溫度,和作者無言以對的悲傷。姑且不論龍應台的政治立場,以及裡面的歷史觀點是否百分百正確,就文學造詣這一點,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本書,並期待 今後龍應台能持續再有這類的創作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人間失格》- 太宰治

 

    我要告解,這本我看完以後說真的不是很能完全體會到這本的經典是經典在哪...可能我原本對《人間失格》的大略內容已經有所耳聞,所以初看完這本時的時候 沒有覺得太過驚艷。我想我很敬佩的地方是太宰治如何將自身的經驗融入書中情節,雖然他始終用一個很悲觀的角度在描寫這個主角(太宰治自身)有多悲慘有多懦 弱膽怯,但在那個年代確實很少有作家能像太宰治這樣,與社會風氣大相逕庭激烈表達自己的不滿,我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在當時會受日本人如此青睞的原 因。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,為了成為有「資格」在社會上立足的人,背負著社會的種種期待,但是當發現自己的性格無法符合社會期待時,是否就失去做為「人 間」(人類)的資格?如果你從來沒有思考過這類問題,可以試著去讀讀看這本書。

 

 

 

 

《歉海的人》- 振鴻

 

    一本評價也頗微妙的一本書...我覺得同志文學經常給我一種遊走在社會邊緣的陰沉印象,看完心情都不會說很好,但卻也無可抑制的被這份陰沉所深深吸引。這 本收錄了振鴻從2001年以來在報上和許多徵文比賽中得獎作品,前半段則幾乎是他個人的心情散文寫作,記錄著一篇篇他與另一個他曾經共享同一段生命的故 事,同時也是對他母親的告解。多數同志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,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種與生俱來的歉意油然而生,帶著這份歉意遠走他鄉,或許是為了某人,也或許是 無法面對自己的親人。但是愛,滿溢胸口卻無法說出口的愛,就這樣連同時間的流轉,隨著歉意一同沉到了內心的最底...

 

 

 

 

《告白》- 湊かなえ

 

    這本書和其改編成的電影有多精采相信不需再多做贅言,我個人是覺得電影的張力比小說大很多,可能因為先看電影再回頭看原著的關係吧,在看書原作的時候腦中 不斷重播著電影的畫面。老實說我看完告白最大的收穫是來自網路和ptt板上的許多感想和評論,有興趣可以移駕movie版去搜尋一下。我自己是把中譯版跟 日文原文版都買回來看,不管看幾次都對這部作品的開放性結局不寒而慄,面對這部近年來少數看到覺得好看的日本電影,我只能說:「森口老師,Bravo!」

 

    開玩笑的。なんてねw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龍紋身的女孩》- 史迪格拉森

 

    剛下單位那段時間只花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把這本看完了,後面兩本續集何時會看完則是未知。我不太會寫這類小說的心得,通常口碑原本就不錯的書其實看完的感想 也就跟那些書評所寫的差不多。但我其實覺得對這本號稱千禧三部曲的期望有點過高,希望看完後面兩本會有所改觀。前面有點小悶,但看到後面會越看越 high,雖然知道懸疑小說都嘛這樣,但我本人就是很吃這套也沒辦法(攤)

 

 

 

《納棺夫日記》- 青木新門

 

    如果抱著對電影「送行者」的印象來看這本原作,大概會很難把原作《納棺夫日記》整本看完,前半部雖然和電影情節有所關聯,但納棺夫這個職業本身只是作者寫 出這本書的一個契機,真正目的是藉由這個職業的所見所聞,闡述作者所體會到的許多生命的無常,並對「生」和「死」提出新的定義和見解。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 候由於抱著對電影的好感而買回來,卻因為無法理解書中引用的大量佛法和艱深的宗教概念,最終沒能看完這本書。後來倒是蠻慶幸有好好看完,我想關於生死,每 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和看法,而整體社會是傾向將死視為不好的、相對於「生」是屬於惡的一方的存在。然而實際上生死應是密不可分,有新生就必然伴隨著死 亡。由於自己本身跑過喪場,也曾頻繁接觸這樣的場面,剛開始難免會覺得有些不安,但一段時間過後就覺得,其實面對死者時也應該給予和生者同等的祝福。《納 棺夫日記》雖然引用蠻多佛學的觀點,不過讀完之後誠然能感受到一種安定的力量,讓我們可以更加坦然面對死亡而不再過分畏懼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美學的經濟》- 詹偉雄

 

    同樣是大學時代的好友推薦的書,實際上這本是我朋友他們系上課程的選書,內容還蠻合我為口就請她也幫我訂了一本(據說已經絕版所以已經很難找到通路~)。 我經常在想如果當年被我推上北部某大學設計系,我的人生和現在是否會有360度的轉變?雖然事實證明我不是走設計的這塊料,但內心始終對設計和美學有很獨 特的好感...回過頭來看這本書,作者是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與數位時代總編輯詹偉雄,以美學和時尚背景來說算是蠻有說服力的,書中引用60個主題來介紹 世界科技美學的趨勢潮流,而真正的目的是要探討台灣開發美學經濟的可能性。詹偉雄在2005年寫下了這本《美學的經濟》,經過將近6年的現在看來,台灣在 美學設計上確實很有實力和其他國家一番較競,甚至是有過之而不及,但是要作為經濟輸出的力量似乎還有一段路要走,相信有天能看到屬於台灣自己的設計品牌能 在世界市場上開花結果,為「made in taiwan」感到而自豪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《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》- 金惠男

 

    弟弟推薦給我的一本好書。市面上已經充斥很多這一類的書籍,但我還是覺得這本蠻值得一看。說真的,這本書並沒有真正解決我的問題與煩惱!但是我對於書中直 接而中肯道出我所困擾的一面而大感欣慰,簡單講就是有種「啊,原來還是有會注意到這一點的人存在」,並且不經粉飾寫成一本書出版,就好像當年看到濱崎步所 寫的歌詞那般震撼。不過看完這樣的書的感受都是很主觀的,書中觀點適不適合自己就見仁見智了~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還未讀完的:

 

 

 

《荒人手記》- 朱天文

18年前的經典再版,被譽為可與張愛玲平起平坐的重要著作,看到張愛玲就有必要好好拜讀一下了。最近讀完大概會很快就把感想生出來~

 

 

 

《我們選擇的告別》- 馬可‧山德森

久仰多時的同志文學,因為是各高中書單聯名推薦的好書就有點好奇拿來翻一下。

 

 

 

《大江大海騙了你》- 李敖

想不到大江大海甫上市不到1年,李敖就立馬回敬了龍應台一巴掌,感覺很有趣XD

 

 

 

《心理學給30歲的解答》- 金惠男

《30歲前一定要搞懂的自己》的續篇,目前看的感覺也同樣不錯。

 

 

 

《存在心理治療》〈上、下〉- 歐文.亞隆

也是大學朋友的推薦,放在書架上放很久的兩本書。目前只看完了下冊。

 

 

 

《武士道的精神》- 新度戶稻造

大學的陳永峰老師書單中列到的書,和《菊與劍》有同等地位的重要著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